中文名称:财会通讯杂志
刊物语言:中文
刊物规格:A4
主管单位: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主办单位: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
创刊时间:1980
出版周期:半月刊
国内刊号:42-1103/F
国际刊号:1002-8072
邮发代号:38-446
刊物定价:264.00元/年
出版地:湖北
时间:2025-07-24 10:38:49
近期,国内多地药品监管部门针对药品零售行业展开专项整治行动,一批存在进货渠道问题的连锁药店受到严厉处罚。据最新通报数据显示,此次专项行动中单笔最高罚款金额达80万元,相当于一家中型药店五年的经营利润,处罚力度引发行业震动。
进货凭证缺失牵出违规网络
本次受罚的23家药店中,有17家存在药品采购记录不完整的情况。专业术语中的「首营资质」——即药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许可证、产品批件等核心文件——在检查时普遍缺失。通俗来说,这就像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既看不到生产日期,也查不到厂家信息,药品安全完全失去保障。某地市场监管负责人透露,部分药店甚至存在「阴阳台账」,明面记录显示从正规药企进货,实际库存药品却来自不明渠道。
跨省假药链条浮出水面
在已查实的案例中,有8家药店涉嫌销售跨省流通的假冒降压类药物。这些药品的外包装仿真度高达95%,但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正品的十分之一,执法人员用「定时炸弹」形容其危害性。类比来看,这类违规药品如同经过精心伪装的三无电器,表面看似正常,实则随时可能引发致命风险。涉事药店的进货价格比正规渠道低40-60%,巨大的价差驱动着铤而走险的行为。
溯源系统成破局关键
药监部门此次重点核查了药品电子追溯码的扫码率,数据显示受罚药店的扫码入库率平均不足35%。这相当于物流公司有三分之二的包裹没有扫描记录,完全无法追踪流通路径。某省级药监局创新运用的「AI稽核系统」在此次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,该系统通过比对进销存数据与税控信息,能像「电子侦探」般精准捕捉异常交易。
行业面临深度洗牌
80万元顶格罚款相当于中小型药店年均净利润的3-5倍,具有极强的震慑效应。行业专家将此轮整治比作「过滤筛」,预计将淘汰15-20%的不合规经营者。部分地市已出现连锁药店主动闭店潮,某品牌药店负责人坦言:「现在的合规成本比三年前增加两倍,但违法代价更是几何级增长。」
法律红线不容触碰
根据《药品管理法》相关规定,未从合法渠道采购药品可处货值金额10-20倍罚款,特别严重的将吊销许可证。简单来说,这就像交通法规中的「醉酒驾驶」条款,触及即面临重罚。典型案例显示,某药店因采购30万元不明来源的常用药,最终被处以货值15倍罚款,合计450万元的巨额罚单。
消费者如何识别正规渠道
普通民众可通过「三查」保障购药安全:查药店悬挂的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,查药品外包装的电子监管码,查购药小票的药品批号。专业建议指出,正规渠道药品如同「带身份证的商品」,每个流通环节都有据可查。若发现价格异常偏低或包装存在瑕疵,可通过12315平台进行「一键溯源」。
当前,全国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已收录8000余家问题企业信息,形成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。这场始于进货凭证的监管风暴,正在重塑整个药品流通领域的生态格局。随着区块链溯源技术的推广应用,未来药品流通将实现「阳光下的每一粒药片」全程可追溯,为公众用药安全筑牢防线。